tp钱包网站|神舟十六号

作者: tp钱包网站
2024-03-17 11:24:37

神舟十六号_百度百科

号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神舟十六号播报讨论上传视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十六艘飞船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神舟十六号(Shenzhou XVI 或 Shenzhou-16 [36] [54],简称:神十六),是中国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十六艘飞船。2023年5月18日,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官网公布的2023年度载人航天任务基本情况,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将于五月发射 [13]。北京时间5月22日,神舟十六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15]。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 [20-21] [30-31]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40]2023年9月21日下午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42]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9-50]2024年1月11日,“神舟十六号返回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76]。中文名神舟十六号外文名Shenzhou XVI 或 Shenzhou-16 [36] [54]别    名神十六研制国家中国搭载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 [20]着陆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 [48]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东风着陆场目录1研制历程▪历史背景▪研制进程▪飞行乘组2系统组成▪飞船系统▪火箭系统▪发射场区3飞行历程▪发射升空▪交会对接▪进空间站▪空间实验▪返回着陆4任务载荷▪飞行任务▪搭载物品5技术创新▪整流罩解锁▪径向对接6文化特色▪任务标识▪纪念邮品7总体评价研制历程播报编辑历史背景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工程前期通过实施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以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具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通过实施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成中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标志着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2010年,载人空间站工程立项,分为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任务两个阶段实施。 [58]空间实验室阶段:主要任务是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推进剂补加、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积累经验。通过实施长征七号首飞任务,以及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交会对接等任务,工程第二步任务目标全部完成。空间站阶段:主要任务是建成和运营中国近地载人空间站,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中国载人航天已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 [58]中国空间站研制进程2022年4月报道,新批次神舟十六号飞船进行了部分技术改进,研制交付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1]。2022年6月,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团队按计划执行返回、两船次交会对接、三船次应急救援待命任务,涉及神舟十三号至神舟十六号共四艘神舟飞船 [2]。2022年10月6日,据央视军事消息,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了解到:神舟十六号工作基本准备完毕,具备迎接飞船和火箭进场条件 [3]。2022年12月,据央视军事消息,神舟十六号飞船已经在发射场完成了总装测试工作,进入应急救援待命状态 [4-7]。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悉,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装载了神舟十六号和神舟十七号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12]。2023年5月22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16]。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择机实施发射 [14-15]。2023年5月26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展开发射场系统合练。该次全系统发射演练内容与正式发射程序基本相同,飞船进行系统功能检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进入飞船返回舱,开始人、船、箭、地联合检查测试 [17]。5月28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发射任务各系统已经完成了相关功能检查,并做好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8]“神十六”就位飞行乘组乘组人员神舟十六号乘组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迎来的首个乘组 [24]。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由景海鹏担任指令长。其中,景海鹏执行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任务;朱杨柱、桂海潮均为首次飞行。 [25]乘组特点相比以往乘组,神舟十六号乘组有3个特点:一是“全”: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类别的航天员类型;二是“新”: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三是“多”:航天员景海鹏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将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此前,航天员景海鹏先后参加过神舟七号、九号、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 [32]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航天员乘组简介航天员飞行经历人物简介主要职责人物图片景海鹏航天驾驶员、指令长执行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任务景海鹏,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陆军少将军衔。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59]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景海鹏朱杨柱航天飞行工程师首次飞行朱杨柱,男,汉族,籍贯江苏沛县,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86年9月出生,2005年9月入伍,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陆军上校军衔。曾任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副教授。2020年9月,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60]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朱杨柱桂海潮中国首位航天载荷专家首次飞行 [25]桂海潮,男,汉族,籍贯云南施甸,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86年11月出生,202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9月,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61]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桂海潮系统组成播报编辑飞船系统神舟载人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用于天地往返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载人航天器,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及鲜明的中国特色。飞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轨观测又可作为交会对接飞行器,满足天地往返的需求。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研制总体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指挥是何宇,总设计师是贾世锦。 [62]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共有 14 个分系统,是中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苛的航天器。 [63]为满足空间站任务需求,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确保可靠性、安全性的前提下,以最短时间、最高标准完成了上百项器件更改和可靠性提升等验证工作,进一步增强自主健康管理功能,全面实现了神舟飞船在“空间站时代”的再升级。 [70]中国空间站火箭系统神舟十六号飞船搭载的是中国研制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 [77]。长征二号F(CZ-2F)是捆绑四枚助推器的两级运载火箭,采用N2O4/UDMH推进剂,可安装上面级,起飞重量为480吨,火箭全长58.34米,一二级直径为3.35米,助推器直径为2.25米,整流罩直径为3.8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8500千克。 [64]由于承担载人运载任务,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它最大特点,其可靠性指标达到0.98,安全性指标达0.997。 [65]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研制总体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指挥:荆木春;总设计师:容易。 [66]执行神舟十六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共有20项技术状态变化。研制团队重点围绕冗余度提升和工艺改进,持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同时继续推进箭上多个电气系统元器件国产化工作。 [56]通过针对所有故障模式制定有效措施,如设置强制检验点等,长二F研制团队进一步降低了全箭故障发生的概率,提升了火箭可靠性。该次长二F遥十六运载火箭可靠性设计改进工作持续开展,继续从冗余度提升和工艺性能方面进行改进。例如进一步提升火工品的发火环节冗余程度,提升分离可靠性。针对涉及控制系统、火工品、发动机等关键产品,影响飞行成败的点火、分离等关键环节,长二F运载火箭团队开展了设计指标闭合检查工作。针对点火—起飞、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等多个正常飞行时序功能,4个逃逸程序和船箭应急分离飞行时序功能,开展指标闭合性检查。通过对火箭各系统射前地面工作流程和飞行时序的设计正确性,系统间时序动作协调匹配性,控制系统、火工品、发动机等重要产品的设计状态、实际指标等重要因素进行复查确认,保证全箭飞行动作的稳妥可靠。火箭的控制系统应用了起飞时间偏差修正技术,使火箭点火时间出现偏差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动修正轨道完成入轨和交会对接任务。同时,型号队伍对遥测系统也进行了升级迭代,使遥测精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70]发射场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任务,是负责运载火箭、飞船、空间实验室、有效载荷和航天员系统装船设备在发射场的测试和发射,并提供相应保障条件。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及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先进模式。酒泉发射场总体单位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指挥是邹利鹏,总设计师是郑永煌。 [67]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飞行历程播报编辑发射升空2023年5月29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六号瞄准5月30日9时31分发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 [19-21]计划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25]神舟十六号 [73]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6时42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6时44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27-29]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30-31]神舟十六号出征交会对接挑战百吨级交会对接。神舟十六号发射入轨后就要去找空间站组合体并和它交会对接。该次交会对接,是8吨重的神舟飞船与百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实施径向对接,任务难度高。神舟十六号发射后,将通过快速交会对接的模式,经过约6.5小时的飞行,从空间站径向对接口也就是空间站的“下方”与空间站对接,对接百吨级的航天器,为对接机构的研制带来了不小挑战。径向交会对接约需6.5小时。神舟十六号与火箭分离后,将进行多次变轨,来到与空间站相同的轨道上。飞船入轨后,通过北斗导航信息进行绝对的定位,然后控制飞船要执行6次轨道控制任务,这个过程大概是绕地球飞行3圈的时间。经过三圈的飞行,也就是约四个半小时后,神舟十六号飞船将来到相距空间站50千米位置。50千米的时候,飞船自己的交会测量敏感器,像微波雷达、空空通信设备这些就能跟空间站建立交互了。接下来,神舟十六号飞船要不断地确认位置关系,调整自己的姿态和速度,逐渐靠近空间站,来到距离空间站约2千米的“中途瞄准点”,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神舟十六号从这个水平对地的飞行会逐渐将船头朝向上方完成一个90度的这样一个动作,然后到空间站的下方的200米处。此时,飞船将完成姿态调整,处于和空间站垂直的方向,到了这一步,神舟十六号还不能直接与空间站对接,而是还需要进行一个转身。在200米保持的期间,它还有一个滚动180度的这样一个调姿的动作,它要转个圈,主要是为了适应对接机构的方向。在最后对接过程中,神舟十六号将不断靠近核心舱径向对接口,在相距19米的时候,飞船还要进行短暂的停留,对最终状态进行确认。 最后,神舟十六号缓缓靠近核心舱,此时飞船上的主动捕获装置,在对接时会提前伸出,就在与核心舱的对接机构接触的一瞬间,紧紧抓住并拉回再锁死,最终完成对接。这一系列动作全部都由飞船自主完成。 [3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6时2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按任务计划,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做好迎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驻各项准备工作。 [34]神十六与空间站挑战百吨级交会对接进空间站出舱活动2023年5月30日,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8时22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35]2023年7月19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自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51天,为期5个月的太空科研之旅已完成近三分之一,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扎实稳步推进,将于近日择机执行出舱活动。 [38]北京时间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39]2023年10月25日消息,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在航天员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空间应用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共开展了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六号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该次任务期间,他们还圆满完成了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多次载荷出舱、配合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分离撤离等工作。 [44]神十六乘组进驻空间站 [35]太空授课“天空课堂”内容简介2023年9月21日下午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该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展示介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42]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桂海潮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用“特制”乒乓球拍击打水球的现象,讲解水的表面张力及疏水材料结构特性。 [71]授课内容简介 [42]空间实验2023年10月25日消息,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在航天员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空间应用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共开展了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六号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该次任务期间,他们还圆满完成了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多次载荷出舱、配合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分离撤离等工作。 [44]神舟十六号乘组各项在轨工作进展顺利,航天员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空间应用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共开展了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值得期待的是,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前,还将视光照条件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将有望在轨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这将是第一张反映空间站全构型的“工作照”。 [57]返回着陆返回准备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任务后,瞄准2023年10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4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9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于10月31日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各项准备。 [45]组合分离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0日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46]神十七乘组在空间站拍摄神十六飞船撤离画面 [74]着陆成功2023年10月31日清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神十六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踏上回家之路。 [47]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9-50] [53]迎着朝阳 定格神舟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安全顺利出舱。 [51-52] [78]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2024年1月19日,神十六航天员乘组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任务载荷播报编辑飞行任务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概况任务名称任务内容飞行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2023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个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 [22-23]该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个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5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气闸舱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任务。 [26]育种实验2023年7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验项目清单。 [29]流体力学基础实验2023年8月,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轨开展了大量基础科学研究的任务,流体力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其成果可以应用到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等领域。 [41]搭载物品神舟十六号飞船共遴选出53个单位的136种份航天育种实验材料实施搭载。其中包括农作物47份(粮食作物种子12份、经济作物种子28份、耐盐碱植物7份);林草、花卉和药用植物76份(林木17份、饲草21份、花卉7份、药用植物31份);微生物和其它13种(农业微生物菌种2种、工业微生物菌种3种、食用菌3种、藻类和苔藓5种)。 [37]2023年11月13日,载人空间站材料类科学实验样品交接仪式在嘉定举行。本批空间材料实验样品是空间站高温材料实验柜下行的第二批材料样品和无容器实验柜下行的第五批样品。材料样品于10月31日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从中国空间站返回地面。本批次随高温材料货包返回的样品包括5盒高温材料实验样品和2盒无容器材料实验样品,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本次返回的样品主要是以高温合金类材料为主 [72];12月,搭乘“神舟十六”飞船遨游太空五个月的468克、799粒黑老虎太空种子移交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意味着黑老虎太空种子育种实验在该校正式落地。 [75]技术创新播报编辑整流罩解锁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解锁打开整流罩两个半罩的方式与众不同。中国长征三号甲系列、长征五号系列、长征七号火箭等大多数火箭整流罩的“开门”动作,都是用火工品解锁分离。长二F火箭则比较特殊,它在中国国内首次使用一种机械锁式机构,该把“门锁”的特点是多点联动,有点像飞机的舱门。长征二号F火箭整流罩选择机械锁解锁是由于机械锁承载力强,安全性、可靠性更高,具备可检、可测、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载人火箭的特殊性,决定了火箭整流罩解锁装置既要满足正常飞行,又要满足逃逸飞行,并在逃逸飞行时承受住一定的载荷压力。研制团队经过详尽计算,确定了锁的数量、连接力和空间位置布局,最终使用5种规格共计32把锁作为整流罩解锁机构。32把锁分布的位置、大小、间距都不同,之间通过拉杆连接,每根拉杆就如同琴弦。相比火工品分离解锁,该套机构要控制解锁力不能太大,锁也要足够结实,不能在运输、起吊等过程中发生大的变形。在解锁时,这32把锁要在不大于0.1秒的时间内同步解开,整流罩才能顺利“开门”。整流罩解锁机构直接关系到航天员安全,就像一把把“生命锁”。“针对该套机构全生命周期严格检验和测试,确保上箭的每把锁都满足功能性能要求。研制团队还会不断地通过技术改进和流程优化,持续提高载人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9]长征二号F径向对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采取径向对接的方式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停靠于空间站核心舱的径向端口。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在空间站三舱“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空间站建造阶段神舟十三号、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有着不一样的难度。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径向停靠空间站,飞船的对接目标为47吨级,该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将首次在空间站有人驻留情况下,与90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径向对接。更大的组合体质量和尺寸无疑会带来新的难度,作为载人天地往返的关键核心产品,对接机构将再次面临与多构型、大吨位、大偏心对接目标的捕获、缓冲、刚性连接等全新挑战。空间站组合体的尺寸、质量、惯量以及重心位置等影响姿态控制的核心要素与核心舱单舱相比变化较大,部分参数甚至存在跨数量级的增长。飞船交会对接特别是近距离对接时采用的是相对姿态位置控制方法,空间站运动特性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飞船的交会对接控制过程。虽然此前神舟十五号已成功完成空间站“T”字构型的交会对接任务,但其对接的位置为空间站前向对接口。空间站在不同方向上运动特性有所区别,神舟十六号进行的径向对接,需要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依靠自身的能力克服上述变化带来的影响。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进行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时,是沿着天和核心舱下方的径向对接口逐渐靠近空间站组合体。从飞船的视角看,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以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均会出现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视野中,这对于其上安装的需要以宇宙背景或太阳作为观测目标的测量敏感器来说,会产生视线上的遮挡。随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和组合体距离逐渐逼近,遮挡会越来越多,需要依靠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配备的敏感器自身的抗干扰或目标特性识别能力加以区分和屏蔽,或采用不同测量方位、测量体制的备份测量敏感器来保证持续、准确的测量能力。同时,空间站组合体尺寸的增大还会使得飞船和空间站组合体的发动机工作时,羽流间的相互影响相比以往发射和对接任务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飞船在近距离交会过程中需要频繁启动发动机进行相对姿态和位置的调整,这将对悬浮在太空中的空间站姿态产生影响。组合体舱段的增加,导致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任务中的上述特性更为复杂。此外,空间站的喷气控制也会影响飞船自身的控制。对于这一问题,神舟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在发动机分组使用和控制方法上进行优化,并通过地面的仿真计算加以验证,确保任务成功。 [70]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文化特色播报编辑任务标识2023年2月15日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启动年度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3年两次载人飞行任务、一次货运飞船飞行任务任务标识 [8]。2月16日报道,计划5月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 [9]。3月2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发布 [10]。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核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等3件特殊标志登记的公告 [11]。2023年度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标识作者: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新媒体中心设计说明:该方案整体设计融入了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鲲,鲲飞得极高、极远、极稳,有力争上游的寓意,同时也有吉祥的寓意,是对中国空间站最美好的祝福;任务标整体采用红蓝配色,主体图案为鲲身披祥云向上游动环抱空间站,空间站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宇宙星河之中;金黄色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 [10]神舟十六号任务标识 [10]纪念邮品2023年5月30日,为纪念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航天集邮协会特印制纪念封一枚。 [68]神舟十六号纪念邮品总体评价播报编辑神舟十六号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在航天员乘组和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开展了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多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从建设向应用、从投入向产出转变的重要一步。 [55](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神舟辞星汉 东风迎客归——写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胜利返回之际-新华网

神舟辞星汉 东风迎客归——写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胜利返回之际-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10/ 31 22:12:53

来源:新华社

神舟辞星汉 东风迎客归——写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胜利返回之际

字体:

分享到:

神舟辞星汉 东风迎客归——写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胜利返回之际

2023-10-31 22:12:53

来源:

新华社

  神舟的回家之路,情牵着神州大地。

  10月31日7时2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在中国空间站出差5个月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辞别浩瀚星河,踏上回家之路。

  约50分钟后,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舱门打开后,3名航天员顺利出舱,身体健康状态良好,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完美收官。

  神舟辞星汉,东风迎客归。神舟十六号满载硕果回到了地球。

  筑梦太空 接续奋斗

  5月30日9时31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乘坐神舟飞船飞向太空,他们这个乘组由此也创下不少纪录: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航天员类型,我国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太空飞行,四度飞天的景海鹏成为我国迄今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公开亮相之后,被称为“博士乘组”的他们备受瞩目。有人惊叹于景海鹏25年如一日的坚持,有人感动于朱杨柱放弃“舒适圈”、追逐飞天梦的勇气,有人回顾桂海潮一路向上生长的励志人生。

  2023年5月30日6时42分,航天员景海鹏(右)、朱杨柱(中)、桂海潮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事实上,自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之始,飞天就成为每一名航天员的职责使命,“博士乘组”也不例外。

  为了飞天,50多岁的景海鹏在地面训练时每天保持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将70多本飞行手册、操作指南,上万条指令烂熟于心,以优秀的身体素质和飞行技能随时准备接受祖国挑选。

  朱杨柱和桂海潮入选第三批航天员之前,在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均没有空中飞行经验。因此,朱杨柱刚开始练习手控交会对接技术时非常吃力,桂海潮也在一开始的转椅训练中有不适反应——冒虚汗、恶心、头晕。

  为了飞天,公寓里放置的那台手控交会对接桌面式训练器成了朱杨柱课后加练的地方。经过上千小时的训练,他形成肌肉记忆,实现了手控交会对接的精准操作。

  为了飞天,桂海潮开始加练——每天练习20分钟“打地转”,一只手抓着另一侧耳朵原地旋转。就这样,练习了一段时间后,他的训练成绩也达到了一级。

  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飞天,也是一项充满风险与挑战的事业,每一名航天员必须勇敢面对。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代表中国人首次出征太空。火箭升空过程中,突然发生剧烈的抖动。他眼前一阵发黑,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裂了。面对地面训练从未遇到的情况,他咬牙坚持26秒,直到现象逐渐消失。

  2008年9月,航天员翟志刚准备出舱时,突然听到轨道舱火灾报警声。面对回不去的风险,他置个人安危不顾而毅然出舱,让五星红旗在浩瀚太空高高飘扬。

  飞天,还是一种不懈的坚持——

  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的航天员刘旺,坚持了14年;为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担任摄像的航天员张晓光,坚持了15年;我国首批现役航天员中最晚实现飞天的航天员邓清明,坚持了24年……

  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杰 摄

  飞天,更是接续传承的事业——

  10月29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接过神十六指令长景海鹏移交过来的中国空间站钥匙,神十七指令长汤洪波说:“在我眼里,它此时此刻就是一根接力棒。”

  筑梦天宫,接续奋斗。自中国人首飞太空至今,已经有20名中国人圆梦太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飞天英雄出征太空,相信他们也一定会携手同心,再夺胜利、再创辉煌。

  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杰 摄

  精益求精 连战连捷

  10月30日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踏上回家之路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开展了工作交接,完成了在轨工作经验交流、上行物资及下行样品转移安装等工作。

  受限于微重力环境和空间站容积,物资管理这一在地面看似平常的工作,成为中国空间站日益凸显的新难题。在“太空家园”工作生活的150多个日夜里,神舟十六号乘组与地面密切协同,针对性地制定了在轨物资管理减容增效方案。

  在指令长景海鹏的带领下,神舟十六号乘组累计转移物资约850次,反馈物资整理信息135条,全面完成空间站在轨物资盘点和整理工作,使空间站物资存放状态、信息管理等焕然一新。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载人航天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最要重视细节。

  2023年7月2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上)、朱杨柱开展舱外操作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这是精益求精的追求——

  从0.98到0.9896,是长征二号F火箭可靠性评估值的变化。0.0096这个增量背后是火箭团队持续不断消除薄弱环节、优化技术状态所付出的努力。享有“神箭”之誉的长征二号F火箭,是我国唯一一型用于执行载人任务的运载火箭,肩负保障航天员安全进入太空的特殊使命,至今保持着100%的发射成功率。

  “目前,长二F火箭‘发一备一’的发射场流程已从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压缩到35天,如今正瞄准30天目标继续优化改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魏威介绍。

  这是百炼成钢的本领——

  发射入轨后,神舟十六号首次在空间站有人驻留情况下,与90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径向对接。

  为确保飞船对接机构在对接的一瞬间即可快速捕获空间站,飞船团队开展了上百次地面捕获缓冲试验,将用时限制在数秒之间、误差控制在毫秒之内。

  这是心无旁骛的专注——

  返回舱在返回地球时,外壳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导致舱内外气压不平衡。开舱时,需要开舱手刘文博将舱门钥匙精准地插入锁孔,通过平衡舱内外气压,才能打开舱门。

  如果泄压太快,航天员身体不能很快适应,泄压太慢,会耽误航天员出舱时间。为了能够保持开舱泄压持续平稳,刘文博练就了“一指神功”,通过长时间做指卧撑训练,提升手指的力量;针对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模拟开舱,反复训练。

  10月31日9时1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景海鹏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在医监医保人员的协助下,航天员景海鹏首先出舱。他说:“在这次任务当中,我们乘组开心生活、高效工作,所有的操作没有出任何差错,做到了零失误零差错,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优异的答卷。”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朱杨柱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5天前,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严谨细致的中国航天人创造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桂海潮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连战连捷,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目标,更是中国航天人的底气。

  心怀星辰大海 征途永不止步

  临近回家的日子,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空间站吃到了自己种植的绿色蔬菜。一方小小的桌板上,“太空菜园”里的蔬菜长势喜人、青翠欲滴。

  这方由航天员和科研人员共同精心培育的“太空菜园”,不仅是航天员在轨生活的调剂,更是研究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的重要实验。

  在轨期间,3名航天员在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稳步推进空间应用项目,共开展了70项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他们还带回了一些实验样品,静待科研人员“开箱”。

  这个秋天,祖国大地迎来丰收,神舟十六号也满载硕果回到了地球。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起,就提出了“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的理念,30多年来初心未改。

  从载人飞船阶段任务的空间科学与应用计划;到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中,进一步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再到空间站阶段任务中,立足建设国家太空实验室,研制了我国覆盖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最全、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舱外实(试)验设施。

  截至目前,已有4000余项空间应用成果在生物、医疗、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各行各业落地开花,服务国计民生。

  例如,通过空间实验获得的一种非晶合金制备方法,相关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设备的量产零部件中。航天育种搭载实验,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3600亿元,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

  除此之外,部分项目成果还为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与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技术基础,给后来者铺就了通向宇宙更深处的阶梯。

  在轨期间,神舟十六号乘组还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新晋“太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开讲的“天宫课堂”第四课,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2023年9月2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四课。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约48分钟的授课中,“太空教师”展示介绍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授课活动分别在北京、内蒙古阿拉善盟、陕西延安、安徽桐城及浙江宁波设置了5个地面课堂,约280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现场活动。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2013年,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主讲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在那堂课上听得格外认真的王楠,现在已投身航天事业。令人欣喜的是,王楠不是个例。

  如今,“天宫课堂”又一次将航天梦的种子撒向神州大地,会结出什么样的成果?将为中国航天事业带来怎样的改变?时间,会有答案。

  桂海潮的博士生苏文杰,今年26岁,研究方向为着陆器制导与控制。导师“太空出差”这段时间,她攒了很多问题准备请教。“未来,希望能投入到我国深空探测任务中,或许不远的将来,导师就可以搭乘我参与设计的着陆器登陆月球。”苏文杰说。

  梦想越来越近了——目前,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全面启动实施,正在扎实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

  心怀星辰大海,征途永不止步。

  文字记者:李国利、刘艺、黄一宸、李秉宣、米思源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张汨汨、杨茹、孙鲁明、戚文娟、侯帮兴、邬金夫

  统筹:王洁、黄小希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

阅读下一篇:

33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51307

英雄为国再出征——记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新华网

英雄为国再出征——记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05/ 30 00:22:01

来源:新华网

英雄为国再出征——记神舟十六号航天员

字体:

分享到:

英雄为国再出征——记神舟十六号航天员

2023-05-30 00:22:0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酒泉5月29日电  题:英雄为国再出征——记神舟十六号航天员

  新华社记者

  这一刻,世人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国西北巴丹吉林沙漠深处——

  2023年5月29日11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万众瞩目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正式亮相: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飞船模拟器中(2023年5月8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追梦星辰大海,英雄为国出征。这是个具有“全”“新”“多”特点的乘组:

  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航天员类型;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太空飞行;景海鹏成为我国首位四度飞天的航天员,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根据计划,他们将于5月30日9时31分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开始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同时也开启中国人第11次飞向太空的征程。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进行水下训练(2022年9月14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景海鹏:四度飞天第一人

  举重若轻,镇定自如。第4次站在问天阁与中外记者见面的景海鹏从容依旧。

  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从太空33天的中期驻留,到这次即将开始的约5个月驻留“天宫”,景海鹏成为四度飞天的中国航天第一人。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进行水下训练(2023年3月16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为什么还要飞?”记者问。

  景海鹏说:“作为一名航天员,执行飞天任务、出征太空是我的主责主业,就是我的工作。”

  1998年1月5日,景海鹏和13名战友一起,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为圆飞天梦,那些年,他晚上12点前几乎没有休息过,也没陪家人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甚至没有陪父母过一个春节。

  2008年,景海鹏和翟志刚、刘伯明乘神舟七号飞天。他们密切配合,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那天,出舱舱门刚打开,翟志刚准备出舱时,座舱内突然传来仪表报警声:“轨道舱火灾!”危急时刻,正在返回舱值守的景海鹏迅速检查仪器的各大系统,并与在轨道舱的刘伯明进行判断排故,同时向地面报告:“仪表显示轨道舱火灾,请地面检查确认。”

  后经天地共同判定,此为仪表误报警,但“即使我们回不去,也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的铮铮誓言至今仍让闻者动容。

  天外归来后,景海鹏归零成绩、归零心态,又全力投入到神舟九号任务备战训练中。

  “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是祖国托举着我们飞天。”他说,身体在天上可以飘,但是做人不能“飘”,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故步自封。

  神舟九号任务要进行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每名航天员都要熟练掌握。训练之余,景海鹏经常为自己“加码”,到任务考核前,他已经在模拟器练习了2000多次,是规定训练次数、时间的两倍。

  2012年6月,景海鹏作为任务指令长,与战友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16年10月,景海鹏第三次执行飞天任务。这一次,他带着年轻的航天员陈冬一起在轨飞行33天,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

  在太空的那段日子里,他不仅当好飞船“驾驶员”,还要当好太空科学家,积极参与系统设计、产品研制、技术攻关,出色完成了近百项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先后提出上百条改进意见。

  在进行太空跑台束缚系统验证试验时,数次操作都宣告失败。但景海鹏没有轻言放弃,和陈冬反复琢磨、认真体会,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实现了在太空中奔跑,为后续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驻留时加强体能锻炼、有效防止空间运动病积累了经验。

  7年一瞬。

  此间,景海鹏的岗位有过几次变动,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航天员的初心使命。在陆军某部任职期间,他随身携带了所有飞行训练资料,定期和教员进行电话沟通交流,利用周末回队训练考核。

  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成为他每天的标配,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加起来有70多本,成千上万条指令都已烂熟于心……景海鹏的身体素质和飞行技能依旧优秀。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进行水下训练(2023年3月10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2022年6月,景海鹏入选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

  这是他第三次担任指令长。前两次担任指令长时,景海鹏和队友凭着“分秒不差、毫厘不失”的严谨作风,成就了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和中期在轨驻留任务的圆满成功。

  这一次,面对2名比自己小20岁、毫无飞行经验及太空环境体验的队友组成的“跨代乘组”,景海鹏深感责任重大。每次训练,他拿到操作指南后,都要求乘组独立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后再进行总结和讲解。他还带领乘组对空间科学试验、航天员出舱活动、空间站维护维修、长期飞行健康防护,特别是应急与故障处置都进行了精心、精细、精准准备。

  经过一年的朝夕相处,景海鹏和两名年轻队友非常默契,一个表情、动作和眼神,彼此都能心领神会。他说:“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坚决完成任务,用我们的双手把所有科学家的心血汗水、智慧和梦想变成现实。”

  朱杨柱:中国首个航天飞行工程师

  5月29日,成熟稳重的朱杨柱首次公开亮相。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进行水下训练(2023年3月29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身为空气动力学专业博士后、曾任大学教员、作为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对他来说,这绝不仅仅是幸运,更不是偶然,而是执着追梦十余载的成果。

  打小,朱杨柱心中就有一个蓝天梦。他中学时代的母校——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是飞行员选拔基地之一,学校里配置了一些飞行训练器材。他在学习之余,就热衷练习那些飞行器材,尤其是有高难度的固定滚轮玩得特别溜。

  种种原因,他没能成为飞行员,但高考填报志愿时坚决填报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他说:“上不了天,那就研究上天的东西。”为此,同学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飞天猪”,这也成了他现在的微信名。

  大学期间,朱杨柱先后攻读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参与研究的项目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某工程大队。给脚手架刷过漆,搭建过工棚,装过暖气,支过混凝土模板……第一年,这位曾长期泡在实验室里研究高科技的高才生,带着一群战士天天在深山峡谷中摸爬滚打,踏踏实实地在工地上干了一年。

  之后,他申请攻读博士后,师从“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2017年,朱杨柱被推荐进入航天工程大学,负责建设力学基础实验室,在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完成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就在他顺风顺水搞科研的时候,少年时代的飞天梦想再次点燃。一次不经意间,朱杨柱得知第三批航天员招选扩大范围,向相关领域招收航天飞行工程师。他所在的学校也在其中。

  “虽然不能驾驶战机翱翔蓝天,但是如果能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岂不是更加令人向往?我一定要试一试。”朱杨柱说。

  经过一轮又一轮严格的选拔后,他顺利过关,最终成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左)、朱杨柱进行低压舱训练(2022年9月24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通天之路,从来没有捷径。

  手控交会对接,被称为“太空穿针”。刚开始,没有空中飞行经验的朱杨柱操控起来非常吃力。航天员公寓里,放置的那台手控交会对接桌面式训练器成了他课后加练的地方。经过上千小时的训练,他最后形成了肌肉记忆,实现了手控交会对接的精准操作。

  大多数航天员面对水下训练都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挑战,有狭小密闭空间带来的束缚感,有水下波纹导致的眩晕感,以及体力不支等等。朱杨柱遇到的挑战则是上脚限位器。将厚重的鞋子近乎盲操作地卡进脚限位器2厘米左右的卡槽缝里,原本就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他的脚型比较小,穿着舱外服配套的鞋子后,脚在鞋里晃荡,上脚限位器更加困难。经过反复试验,他穿上两双厚袜子、两双薄袜子后,鞋子终于合脚了。

  2022年6月,朱杨柱入选神舟十六号乘组,在第三批航天员中率先执行任务。

  2023年5月29日,首次公开亮相的朱杨柱说:“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我将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完成好空间站组合体的日常使用、维护和维修任务,开展好载荷照料和实(试)验工作,确保空间站更加高效、稳定、安全、长久地运行!”

  桂海潮:中国首个载荷专家

  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黑瘦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5月29日,随着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公布,桂海潮作为中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第一次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

  “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是一件幸福的事。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是我前行的动力。”桂海潮说。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进行操作训练(2023年3月8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从小,他对科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是他少年时代最为心爱的科普读物。

  高考时,桂海潮以县城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此后9年时间,他一路攻读完博士学位,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学成归国,他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

  2018年,桂海潮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正当他在自己的领域打算大展拳脚时,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了——国家开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员,其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拔。

  他第一时间报名参选,通过层层严苛的选拔后,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离心机训练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选拔标准是6G的过载,但入队后所有人的训练标准都要达到8G。

  第一次训练,桂海潮感觉胸腹部被牢牢压住,每一次呼吸,都有撕扯的感觉,心率也偏高。他对自己的表现极不满意。训练结束,他便找有经验的师兄们请教。爱琢磨的他还找出了自己成绩不佳的症结所在——心理紧张,身体素质、技巧不足,导致呼吸对抗动作做得不到位。

  为此,他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修正,不但克服了2G的差距,训练成绩也从二级提高到一级。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在进行振动体验(2022年4月27日摄)。新华社发(王夏阳 摄)

  转椅训练中,他一开始有些不适反应——冒虚汗、恶心、头晕。不服输的桂海潮开始加练——每天练习20分钟“打地转”,一只手抓着另一侧耳朵原地旋转。就这样,练习了一段时间后,他的训练成绩也达到了一级。

  第一次进行水下训练时,桂海潮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姿态。

  操作不好就反复练。第一次训练时,他就在水下反复练习了四五个小时,衣服都湿透了,连手套里都是汗。那一刻,桂海潮终于体验到什么叫手握不住筷子的感觉。

  2022年,桂海潮被确定执行神舟十六号任务。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但也感到压力满满。

  “要是现在让你飞,你是不是有信心?”乘组刚成立时,景海鹏这么问他,他选择了沉默,底气不足。

  为了让自己的底气足起来,桂海潮开始制定学习计划,晚上进行强化训练。

  这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将要承担非常繁重的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作为乘组中的载荷专家,桂海潮承担了较多的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领域跨度大,舱内外载荷数量、实验项目多,实验设备、实验机柜精密,维护维修操作要求高。训练中,他不但要知道操作流程,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通过刻苦训练,在一次次的磨砺和指令长高标准严要求的传帮带之下,桂海潮的信心越来越足。

  “你准备好了吗?”

  飞向太空之前,面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桂海潮十分自信地说:“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我从技能上、身体上、心理上都准备好了,我有信心迎接这次任务的挑战。”(李国利、占康、黎云、黄一宸、郭明芝)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医学研究项目操作(2023年3月9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航天服操作训练(2022年10月19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进行货船操作训练 (2020年1月19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进行出舱程序训练(2023年5月5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进行离心机训练(2023年4月6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会对接训练(2023年2月28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人船合练中交流(2022年9月23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进行水下训练(2023年3月29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右)、桂海潮进行水下训练(2023年3月29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在进行超重耐力训练(2022年4月22日摄)。新华社发(王夏阳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在进行振动体验(2022年4月27日摄)。新华社发(王夏阳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进行水下训练(2022年9月14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进行水下训练(2022年9月14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然

新闻链接

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简历

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简历

2023-05-29

神舟十六号太空驻留约5个月 计划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5月29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会上表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驻留约5个月,计划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3-05-29

中国星辰丨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是怎么炼成的?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将于5月30日9时31分发射。

2023-05-29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6401129655041

中国星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两个乘组航天员会师太空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

中国星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两个乘组航天员会师太空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新闻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中国星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两个乘组航天员会师太空

来源:央视网 | 2023年05月30日 20:27:25

央视网 | 2023年05月30日 20:27:25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5月30日上午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16时29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6时42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  6时44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出征。  9时31分,火箭点火起飞。  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  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实时观看了神舟十六号发射的全过程。  飞船入轨后,于16时2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18时22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编辑:钱景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加载更多

精彩图集

加载更多

首页|全站地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正在阅读:中国星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两个乘组航天员会师太空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首页

机构简介

信息发布

要闻动态

政策公告

国际合作

国际航天

图解航天

精彩图集

视频点播

专题专栏

中国航天

航天白皮书

重大任务

宇航产品

空间科学

空间应用

国际合作

资源服务

探月工程数据发布与信息服务系统

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

互动交流

访谈直播

意见征集

咨询建议

科普与人物

航天知识

航天人物

权威解读

首页

 > 

信息发布

 > 

要闻动态

> 正文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30日 来源 : 中国航天报 字体:

【大】【中】【小】

  5月30日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长二F火箭起飞(张晓宁 摄)

  9时31分,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跃入苍穹。在“神箭”“神舟”的护送下,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中国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开启为期约5个月的巡天之旅。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 长二F火箭升空(来源:央视新闻)

  神舟十六号飞船在太空飞行数小时后,将与空间站组合体径向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依次进驻空间站核心舱,与神舟十五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再现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名场面。

  我国空间站工程使用的空间站各舱段、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中继卫星及发射这些航天器所使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工程其他分系统也有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相关单位参与。

  ▲ 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基本构型示意图,左侧为问天实验舱,右侧为梦天实验舱,中间由近及远分别为神舟飞船、天和核心舱、天舟飞船,下方为神舟飞船(五院提供)

  在为期约5个月的太空生活中,3名航天员将要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试验,实施出舱活动及货物气闸舱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继续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等任务。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今年11月乘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 航天员景海鹏(中)、朱杨柱(右)、桂海潮(左)出征(张晓宁 摄)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发载人飞船,也是神舟十六号到神舟二十一号组批生产的首发载人飞船,承担着“一次验证、组批投产”的使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五院提供)

  为满足空间站的高密度、常态化发射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确保可靠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完成了上百项器件更改和可靠性提升等验证工作,通过国家重大工程全力支持北斗定位系统,进一步增强自主健康管理功能,不断提高飞船的自主健康管理水平,并建立了数据包络分析机制,全力推进产品数据互联信息化、线缆总装布局数字化、关键参数检测智能化。

  本次任务恰逢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周年,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一系列改进,全面实现了神舟飞船在“空间站时代”的再升级,为“神舟”踏上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二F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仍按照“打一备一”“滚动备份”的方式执行任务,两发火箭轮流“站岗”。“值班”火箭如接到应急救援命令,可随时实施应急救援发射,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

  ▲ 长二F火箭与神十六飞船组合体(张晓宁 摄)

  长二F火箭是专门用于载人发射任务的两级半运载火箭,全箭可靠性指标为0.98,安全性指标为0.997。在确保发射可靠性的前提下,长二F火箭团队不断梳理、优化发射场流程,提升测发效率。目前,长二F火箭“打一备一”发射场流程已从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压缩到35天。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75次发射。

分享:

【关闭】

【打印】

机构简介

领导简介

机构职能

机构组成

国际合作协调委员会

信息发布

要闻动态

政策公告

国际合作

国际航天

图解航天

精彩图集

视频点播

专题专栏

中国航天

航天白皮书

重大任务

宇航产品

空间科学

空间应用

国际合作

互动交流

访谈直播

意见征集

咨询建议

科普与人物

历史上的今天

航天知识

航天人物

权威解读

资源服务

探月工程数据发布与信息服务系统

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

网站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北斗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国家航天局承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网站标识码:bm63000001京ICP备05081655号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142号

中国航天“梦之队”再立新功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多项既定任务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

中国航天“梦之队”再立新功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多项既定任务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新闻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中国航天“梦之队”再立新功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多项既定任务

来源:央视网 | 2023年10月31日 14:06:01

央视网 | 2023年10月31日 14:06:0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今天(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7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8时11分,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9时1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至此,航天员景海鹏圆满完成了第四次飞天旅程,累计在轨执行任务时间超过200天,是目前为止执行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也圆满完成首飞之旅,标志着我国现有3种类型航天员均已完成飞行考核和实践检验,为工程后续发展建设和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打下良好基础。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于下午抵达北京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完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将乘坐任务飞机于今天下午抵达北京。       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之后,将在京与新闻媒体集体见面。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多项既定任务今年五月底,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入驻空间站。5个月的在轨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六号乘组按计划圆满完成了全部既定任务。 神舟十六号乘组先后开展生命生态、空间微重力物理等领域的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参与完成梦天实验舱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空间站电推进系统气瓶等出舱安装工作,其中,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在我国属首次开展,利用该辐射装置开展研究,将为人体生物体辐射损伤、遗传变异、辐射防护药品制备以及辐射风险生物学评估提供有力支撑,对保证航天员在轨长期健康驻留、推进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等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电推进系统气瓶在轨安装,首次采用“换气”方式完成了电推进剂补充,将用于空间站长期轨道维持,提高空间站运行的经济性和效能。 7月2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开展了约8个小时的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先后完成了核心舱全景相机B在轨支架安装及抬升、梦天舱全景相机A和B解锁及抬升等任务。9月21日15时48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这是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第一次带领大家巡游梦天实验舱,介绍了各类实验机柜。在48分钟的授课中,三名航天员在轨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这是首次在空间站开放空间内进行燃烧实验的展示,以及使用水球进行了奇妙“乒乓球”实验,还有经典物理学动量守恒实验和从神十授课就一直伴随“天宫课堂”的陀螺实验,最后航天员们还和地面课堂的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加载更多

精彩图集

加载更多

首页|全站地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正在阅读:中国航天“梦之队”再立新功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多项既定任务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__中国政府网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__中国政府网

首页

|

|

|

EN

|

登录

个人中心

退出

|

邮箱

|

无障碍

EN

https://www.gov.cn/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

2023-05-30 10:5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酒泉5月30日电 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出舱活动,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9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5次飞行。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记者 李国利、黎云、黄一宸)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王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链接:

全国人大

|

全国政协

|

国家监察委员会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部门网站

|

地方政府网站

|

驻港澳机构网站

|

驻外机构

中国政府网

|

关于本网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国务院客户端

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中国政府网微博、微信

电脑版

客户端

小程序

微博

微信

邮箱

退出

注册

登录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

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网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10/ 31 09:23:26

来源:新华网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字体:

分享到: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10-31 09:23:2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酒泉10月31日电 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7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

  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54天,其间进行了1次出舱活动和中国空间站第4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空间站任务常态化实施奠定了基础。

  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在航天员乘组和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开展了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多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从建设向应用、从投入向产出转变的重要一步。(记者李国利、刘艺、黄一宸)

【纠错】

【责任编辑:张樵苏

新闻链接

航天员景海鹏安全顺利出舱

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安全顺利出舱,他的第四次太空之旅圆满结束。

2023-10-31

航天员朱杨柱安全顺利出舱

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安全顺利出舱。

2023-10-31

航天员桂海潮安全顺利出舱

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安全顺利出舱。

2023-10-31

阅读下一篇:

33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9949640